1. 历史网 > 野史趣闻 >

崇祯对后宫嫔妃为何也是清廉律己?

慈烺生于崇祯二年(1629)二月初四,作为长子,生母又是皇后周氏,理所当然地于次年册封为皇太子。为了栽培这位皇太子,他亲自选拔老师——“东宫侍班讲读官”。崇祯十五年(1642)正式开始皇储的教育。内阁辅臣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定了“讲仪”,特别强调“览史以佐经”——把学习历史作为学习经学的辅助手段,目的是了解历史上的治乱、邪正、是非,以古鉴今。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崇祯对后宫嫔妃为何也是清廉律己?

崇祯皇帝

崇祯十五年十月十七日,朱由检“日讲”完毕,与内阁辅臣议论太子的教育事宜,郑重其事地从一个黄匣子里拿出自己亲笔书写的《钦定官属约八条》,都是对太子身边工作人员的约束条例,例如不得离间亲亲,不得交结有司,不得擅作威福,不得言行非礼,以及内外有别、出入谨慎等。周延儒读了这八条以后,向皇帝询问了太子生活起居的管理事宜,蒋德璟提醒太子身边的伴读与典玺(掌印)人员很要紧,朱由检说:东宫将来即位,这些人就是“从龙之人”。看得出来,他对于自己的接班人是寄予厚望的,将来是要“即位”的。

他的三子慈炯(周后生)、四子慈照(田妃生)先后册封为定王、永王,其余各子(次子、五子、六子、七子)都已夭折。特别是五子慈焕(田妃生)最为喜爱,不幸五岁病逝,令他哀恸不已。据说,慈焕临死前曾留下一句话:九莲菩萨(按:指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说,皇帝待外戚过于刻薄,儿子都要夭折。朱由检信以为真,崇祯十三年(1640)七月发愤,从此穿布衣、吃素食。官员们劝导他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都遭到严词拒绝。次年六月他的外祖母梦见孝纯皇太后,要她转告皇上,除了祭祀、忌日以及初一、十五照例“斋戒”外,其余日子可以开荤。为此,他特地诏告臣民,从六月二十二日开始,不再吃长素。虽然恢复了荤食,朱由检与皇后周氏仍然坚持每月有十天吃素“持斋”。这对于一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帝后来说,实在是一大考验。

当然,朱由检的生活节俭刻苦,并非仅仅出于家庭生活方面的考虑,更多的是源于忧国忧民的思量,似乎是他的一贯态度。他即位不久,面临国匮民穷的烂摊子,毅然宣布停止苏杭织造(专供宫内绸缎的官办机构)的活动,理由是:不忍心困扰一方人民。崇祯八年(1635),周皇后身体力行,命太监在苏州收购棉花纺车二十四具,送进宫内,教宫女纺纱,培养勤劳节俭的风气。虽然因为北方的宫女无法学会江南村姑的细巧手艺,终于不了了之,但是“天宫吹入纺车声”,不能不说是紫禁城内的旷古奇闻。

根据户科给事中孙承泽的记载,主管宫廷膳食的光禄寺报告的崇祯十五年(1642)皇室膳食开支,是这样的:

皇帝膳食每月银子一千零四十六两;

皇后膳食每月银子三百三十五两;

皇贵妃膳食每月银子一百六十四两;

皇太子膳食每月银子一百二十两。

这些当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与万历时期相比较,已经大为节俭了。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朱由检考虑到财政困难,带头节约,宣布他的膳食费用减去一半,后妃等减去十分之四,宫女太监减去十分之三。一个月以后,他再次提倡节俭反对奢侈,自己以身作则,除了坚持以前宣布的“减膳撤乐”之外,规定只有重大节庆典礼可以使用金银器皿,日常生活一律改用锡器、木器、瓷器,希望大臣们仿效。如果今后依然置若罔闻,奢侈靡费,必将严惩不贷。

这其实是他的一贯风格,从他登极以来,始终保持俭朴的美德。当时担任翰林院编修的吴伟业这样记载:后宫无论每月的宴会,还是每季的宴会,以前外戚或者出嫁的公主都按时送来食品,崇祯皇帝即位以后,特地下达圣旨予以禁止。崇祯元年(1628)宣布停止苏州织造以来,皇上经常穿着多次洗涤的旧衣服,袜子都缝上了布袜底。他时常说:朕正在号召天下由奢侈回归朴素,要让后辈知道艰难,难道可以不从自身做起吗?

这类事例很多。当时担任给事中的李清在《三垣笔记》中说:皇上担忧国家财政拮据,把后宫几十年储存的辽东人参,拿到市场上去出卖。李清曾在市场上买到一些,全是上佳的野山参,质地坚硬,口味隽永,与一般人参截然不同。听说此次人参贸易,可以获得白银数万两。

王誉昌《崇祯宫词》讲了这样一件小事。某一天,皇上去听老师讲课,所穿内衣袖子已经破损,露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地把它塞进去遮掩。目睹这一细微动作的“讲官”对他说:身穿破旧衣服虽然过于节俭,却是美德,何必掩饰。为此,后人有诗赞叹道:圣德惟应俭是求,不遑袨服为身谋。

就间损益通为计,寸积须成万里裘。在皇帝严格自律作风的感召下,后宫出现了以往罕见的清静朴素风气,丝毫没有濒临亡国的那种醉生梦死的颓废景象。正如吴伟业《绥寇纪略》所说:皇上在深宫之中,不苟言笑。他的太子和其他子女的言行,都以礼法为准绳。因此后宫没有玩弄珍珠宝玉的娱乐,没有声色歌舞的演出,闲暇时,只有古琴优雅的声音缭绕。皇上说:这种琴声足以娱乐心神,胜过其他音乐。

周皇后与田贵妃

朱由检的皇后周氏,苏州人,父亲周奎,母亲丁氏是周奎的继室,家境清贫,周氏年幼时就操持家务。迁居北京后,周奎在前门大街闹市,以看相算命谋生。天启六年(1626),当时的信王朱由检为了大婚挑选王妃时,主持后宫事务的懿安皇后,以长嫂代母的身份,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了周氏。朱由检即位以后,周氏就由信王妃晋升为皇后。

由于她出身贫寒,又在藩邸(信王府)生活过一段时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清初历史学家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这样描述周皇后:在后宫常常身穿布衣,吃素食,与皇帝一起提倡节俭,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张岱的这些话,并非毫无根据的阿谀奉承之词,这从周氏在后宫设置二十四具纺车,教宫女纺纱一事,可以得到印证。《崇祯宫词》称赞她“有恭俭之德”,亲自操持家务,身穿旧衣服,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员分百二领璇宫,撙节咸资内教功。

三洒亲蚕重浣服,拟将恭俭赞王风。所谓亲自操持家务,还包括亲自烧饭。天启七年(1627)朱由检刚刚登极时,由于魏忠贤专权,形势十分险恶,懿安皇后(即朱由检的皇嫂)秘密告诫:不要吃宫中的食物,朱由检是带了家中的麦饼进宫的。进宫后,还得提防魏忠贤买通御膳房下毒暗害,饮食全由周皇后亲自操作。这件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许多野史都有记载。一个能够烧饭洗衣、纺纱织布的皇后,不能说绝无仅有,至少是罕见的。

皇帝与皇后之间情深谊笃,“上重周后贤,伉俪恩甚备”,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崇祯宫词》有一首这样写道:湘管挥来口授余,俨然村校接天居。

何当一顿童蒙膝,遂揭鸡竿下赦书。说的是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太监秦某,在坤宁宫侍候皇后。有一天,皇后问他是否识字,秦某回答不识字。皇后就教他识字,少顷考问,秦某全部忘记,被罚跪阶下。皇帝见了笑着说:我请求先生宽恕他,如何?皇后佯装嗔怒说:怀了学规。秦某谢恩而起。透过这种日常生活细节,人们似乎可以看到皇帝、皇后之间那种寻常夫妻谈笑谐谑之情。

周皇后生性豁达大度,与居住于承乾宫(即东宫)的田贵妃、居住于翌坤宫(即西宫)的袁贵妃关系融洽。受到皇帝宠幸的田贵妃,恃宠而骄,周皇后作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主人,用礼仪对她加以制裁。某一年大年初一,田贵妃按照宫中礼仪,前来向周皇后朝贺。田贵妃到了坤宁宫走廊下很久,周皇后才迟迟出来接见,礼毕后立即退回内室,一言不发。与此成为对照的是,袁贵妃前来朝贺,两人相见甚欢,交谈多时。

田贵妃由此而怨恨,向皇帝哭泣诉苦。朱由检心中颇为郁闷,在交泰殿与周皇后发生口角,一时难以遏制怒气,把周皇后推到在地。周皇后从来没有受到皇帝如此的谴责,感到前所未有的委屈,愤然绝食。朱由检知道自己错怪了她,后悔不迭,先是派遣太监送去貂皮夹衣,继而亲自前往坤宁宫探问起居。周皇后终于释怀,开始进食。

不久,田贵妃因为严重的过失,遭到皇帝斥责,被处罚到启祥宫闭门思过。某一天,周皇后陪同皇帝赏花,请求皇帝取消对于田贵妃的处罚,皇帝没有同意。周皇后自作主张,派车把田贵妃接来,化解了皇帝与田贵妃心中的芥蒂,和好如初。

田贵妃,原籍陕西,流寓扬州,父亲田弘遇担任下级军官职务,颇有游侠风度;母亲吴氏,倡优出身。田氏自幼聪慧过人,随母学习乐器,又跟从画师学习书画,因此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这样的内在素质,辅之以苗条的身材,深得皇帝喜爱。吴伟业《永和宫词》如此描绘田贵妃: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

丰容盛鬝固无双,蹴鞠弹棋复第一。

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

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暮吹箫。朱由检虽然贵为天子,却有一点风流才子的潜质,在精通音律这点上,可以追慕唐玄宗,喜爱演奏乐器,也喜爱作曲,曾经谱写“访道五曲”:《崆峒引》、《敲爻歌》、《梧桐吟》、《参同契》、《烂柯游》。这些乐曲由田贵妃演奏出来,可谓珠联璧合,后人的诗句赞美他们犹如唐明皇与太真妃(杨贵妃)那样的绝配:一自薰风绝好音,青溪只解说幽深。

真妃递奏烟宵曲,写出明王访道心。因为这个缘故,两人引为知音、知己,经常在一起弹琴、吹箫、弹琵琶、下棋、写字、绘画,其乐融融,其情洽洽。《崇祯宫词》中此类事例几乎俯拾即是:

——田贵妃每当风月清美,笛奏一曲,上极赏之,尝曰:裂石穿云,当非虚语。

——田贵妃工写生,尝作《群芳图》进上,上留之御几,时展玩焉。

——田贵妃每与上弈棋,辄负一二子,未尽其技也。

——田贵妃幼习钟王书法,继得禁本临摹,遂臻能品。凡书画卷轴,上每谕(田贵)妃鉴题之。

尽管伉俪情深,朱由检对于周皇后、田贵妃依然严格要求。

周皇后极有政治头脑,崇祯初年,出谋划策,协助皇帝除去魏忠贤。孙承泽《思陵典礼记》谈到此事,这样写道:“协谋去魏逆,称贤功。”此后,周皇后从不干预朝政。只是到了王朝危急关头,朝廷议论“南迁”,意见分歧时,偶尔表示过赞成“南迁”的意向。朱由检立即追问:谁和你讲的?周皇后自知失言,缄默无语,表示认错。

周奎家的清客陈仁锡,学问极好,曾经为幼年时的周氏教过《资治通鉴》。以后陈仁锡进士及第,周皇后与皇帝一起批阅“进士题名录”,指着陈仁锡的名字说:这是我家探花。朱由检听了“我家探花”四个字,心中不快,回敬道:既然是你家翰林,莫想当阁老!周皇后只得顾左右而言它,才把此事化解过去。

周奎家与某翰林学士联姻,按照苏州风俗举行仪式,用红色锦缎制成花篮送给周皇后。朱由检见到后,追问何人所送,周皇后如实相告,朱由检勃然大怒,训斥道:皇亲不宜与翰林通婚!第二年,他就用“京察”(京官考察)的名义,贬谪了这名翰林学士。

以上这些事例,反映了朱由检防止外戚干预朝政的良苦用心。受到皇帝的潜移默化,周皇后更加小心,经常抑制自己娘家亲戚的特权,更加严肃宫中的礼教。

田贵妃也是如此。他的父亲田弘遇倚仗皇亲国戚的身份,横行无忌,遭到法律诉讼,御史主张依法处理。田贵妃向皇帝求情,皇帝怒气冲冲地说:“祖宗之法不可私!”随即把她罚到别宫思过。田弘遇屡教不改,依然如故,皇帝责备田贵妃:祖宗家法,你难道不知道?再这样下去,必将连累到你。田贵妃大惊失色,连忙告诫娘家人:你们在外面犯事,皇帝已经知道了。如果皇上再次追问,我只有自杀了。田弘遇这才感受到压力,不得不有所收敛。

田贵妃也有自己的锋芒。崇祯十三年(1640),太监曹化淳从江南买来歌舞女子多人,送给皇帝,深得喜爱歌舞的皇帝欢心,一连几个月不与皇后、贵妃见面。田贵妃亲笔写了一份文采斐然的奏疏,劝谏皇帝收心。朱由检看了这份奇特的奏疏,立即写出了更为奇特的朱批,一面幽默地称赞田贵妃:几个月没有和你见面,学问比以前大有长进;一面为自己辩护:祖宗各朝内宫都有歌舞女子,这并非朕的首创。不过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当天就赶往承乾宫,向田贵妃认错。

正因为在思想上如此合拍,崇祯十五年(1642)七月十五日田贵妃病逝,朱由检哀恸不已,停止上朝三天。诗人这样吟咏道:笃于怀旧可重亲,花萼难邀雨露新。

毕竟圣明无女谒,昭阳专宠是何人?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ysqw/1093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崇祯对后宫嫔妃为何也是清廉律己?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