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清末民初,中国学子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到国外留学,有的甚至在中学阶段就到国外接受教育。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同样掀起一股留学热潮。与如今大多倾向于欧美留学不同的是,当时的年轻人大多选择留学日本。

了解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为何变得强大,是吸引中国学子留学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留学日本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清末至民国的数十年间,数万人到日本留学,其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

去日本不需要签证

甲午战争(1898年)之后,中国人去日本变得像去上海一样容易,因为不需要签证。而且到日本的船票又便宜,到横滨最贵的头等舱不过五十四银元,到长崎最便宜的三等舱才六银元。

当时,张之洞等封疆大吏提倡国内的知识分子留学日本,此后六七年间,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从上海或天津上船,往日本的福冈、长崎、东京进发。那么多的中国学生到了日本,日本有那么多学校可上吗?何况大多数中国学生没学过日语,到日本要先上语言学校。不过,这对那些“见钱眼开”的日本商人来说无所谓,只管开个语言学校让他们登记入册,百事不管。商人觉得反正这些留学生或是迫于父命,或是追新逐潮才来日本的,多混几年不打紧,回了家乡,也算喝过咸水吃过寿司的维新人士,哪里没有个前程?

正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留学日本时,另一位大臣端方,向朝廷奏了一本,说道:中国人怵于日本之自强,往往径赴东洋,其实日本学术也是学自泰西。他接着说,欧美国家,中国人去得少,老师教留学生认真不敷衍,比较容易培养出有用之才。他警告说,像现在这样目光短浅,顾惜资费,势必会“习于近便,继往无人”,学不到真正的西学。1902年,端方接任张之洞的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后,他不惜重资,遣送了两湖学子二十多名前往美、德、俄、法等国。当然,如果不是两湖人士,也不要紧,端方上奏的本子,朝廷已经核准了,没多久,清政府便饬令各省,选派学生留学西洋。

此时,清政府也不同往日,事事都要立个章程,官派留学也不例外。在章程中首先规定,得看学生懂不懂西文。不通西文者,官府只选那些“年十四五,心地明白,文理晓畅”的,如果通一门英文或法文,则十五至二十五岁都在候选之列。何以如此?因为照看过留学生的各国使臣都说,人过二十,舌根就硬了,学不了外语,而且,年长的人好议论时事,又喜欢欺负幼小者,比较难管。

那为什么不直接选拔通西文的青年呢?章程里说了,边省腹地,风气晚开,不太容易选出通西文者,因此学西文还是从娃娃抓起比较好,不过,他们也要求“娃娃”的中文一定要好,不然会忘本。这些选出的留学幼童,按省份集中,各省派一位熟习当地文字的“帮教习”,即领队带着他们出洋、赁屋、延师,居间翻译。如果实在找不着合适的人,去德国用英文译员,去俄国用法文译员,也勉强可以。

官费留学欧美一年发千两银元

在这些留学幼童中,如果有生性顽劣不听管教的、游手好闲无心向学的、偷鸡摸狗有损颜面的,一概立即遣送回国,而且还要追缴学费以示惩儆。说到这里,关键的问题来了:学费是多少?

留学幼童实施的前几年,留洋学生由各省自行派送,学费相差非常悬殊,少的一年七八百两银子,多的一年有两千两。不但苦乐不均,而且有失公平。朝廷调查后决定,每人每年一千二百两,即每月一百两银子。这每月一百两中,二十两是“修金”,就是学费,八十两是食宿零用。

根据情况的不同发放方式也有区别:如果学校提供住宿餐食,则由使臣统一缴费,每月发给每人十两银子作零用。有的留学生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也可以申请每月给付家里十两赡费——这也是湖北开的先例,以去留学人员后顾之忧。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qingchaolishi/20221007/19366.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清末民初,中国学子为何扎堆留学日本?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