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民国历史 >

1920年4月8日 黄奕住创办黄日兴银庄

1920年4月8日 (农历二月二十),黄奕住创办黄日兴银庄。最早的南洋华侨汇款主要依靠“水客”(也叫“客头”)传递。水客在南洋揽收信款,然后回乡解交侨眷,并索取侨眷回信为作为送达凭证。这种方式纯粹依靠个人信用,收汇金额有限,而且往返时间长,只适合零星汇款。因此,后来就出现了民信局。

不知道第一家厦门民信局源于何时,但早在1871年前后,就有郑顺荣批馆。闽南话和福州话都把“信”说成“批”,批馆就是信局,经营的就是类似今天的“邮政汇款”,只不过当时不是通过邮局,而是走民间邮路。

由于汇款人和民信局多是同乡或是亲友,互相信任,民信局汇款手续十分简便,只需一张便条,但能把款项和信件同时寄送。另外,由于早期华侨文化程度不高,民信局通常还代客写信,提供贴心的便民服务。

厦门民信局中较为有名的是1877年出现的黄日兴信局,创办人为永春人黄日兴。黄日兴信局不知何故于何时停业。但黄日兴这一招牌在华侨中深入人心。

1919年4月黄奕住回国,1920 年 4 月 8 日,他创办黄日兴银庄于厦门,亦称银号。在厦门, “钱庄之较大者,又称曰‘银庄’,其业务为存放、汇兑。”故黄日兴银庄又被称为黄日 兴钱庄或黄日兴银号。其所以取名黄日兴,一是因黄奕住有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经营的企业称“日兴行”。“日兴”这块招牌与黄奕住这个人一样,在东南亚华侨社会甚 负信誉。二是由于“黄日兴”是厦门最早经营侨汇的民信局字号。

厦门人通常称之为“黄日兴银庄”或“黄日兴银号”。钱庄、银庄、银号有时混用。有时只是习惯叫法不同。大抵长江流域叫钱庄的多,华北、华南则称银号的多。有的地方是根据业务范围来分,汇兑为主的为银号,存放款为主的叫钱庄。也一些地方以规模来分,大的叫银号,小的叫钱庄。在厦门,大钱庄称为银庄。

黄奕住创立日兴银号其目的是与南洋群岛“通呼吸。”所谓与南洋群岛通呼吸,一 则是与分散在南洋群岛各地的黄奕住的企业通呼吸,便于他调动资金;二则是便于散在南 洋群岛各地的福建籍华侨与家乡通呼吸,寄款回家。从全国而言,华侨的数量,广东居第 一,福建第二。福建华侨的分布,主要在东南亚各国,其中旅居印尼的最多,约占 30— 40%。福建的华侨,出入境多经厦门。华侨离妻别子,离乡别土,飘洋出海,绝大多数是 为了赚点钱,以养家糊口,故在侨居地披星戴月,胼手胝足,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将血汗换来的些微所得,日积月累,储集起来,寄回家中,以求眷属的温饱和投资建设家乡。 为华侨办理汇款回家的机构称为民信局。根据现存文献,厦门市第一家民信局,是 1877 年开设的永春黄日兴。该民信局后来停业了。“黄日兴”这个汇款机构的名称却长期留在 华侨的记忆中。

黄日兴银庄设在厦门今镇邦路 42 号。聘戴燕新(戴蒸然)为经理,“其资金之巨, 为厦门各银庄之冠”。

厦门的钱庄分为甲、乙、丙三种等级。黄日兴庄属甲等,主要经营上海、香港等处之 汇兑及存放款。还兼营外国货币、黄金、银元之买卖。其具体业务项目为存款、放款、汇 兑、零星兑换、买卖生金银、代发钞票等。

由于资金雄厚,由于黄奕住在侨界以讲信用著称,厦门的日兴银庄开办后,东南亚各 地华侨及厦门各界人士认为可以信赖,纷纷把他们的游资汇厦寄存。例如印尼华侨李丕树 (有的文献中为李正树),就曾一次汇寄银洋 30 万元。日兴银庄存户存款,与日俱增, 业务兴旺。据《江声报》1934 年 12 月报道:“16 年来获利 100 万元”。黄日兴银庄的大 批存款及巨额利润是黄奕住在厦门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他利用自己资金及存款,创办自 来水公司、厦门电灯公司,并办厦门电话公司。

1934 年 8 月 1 日,日兴银庄营业状况良好之时,黄奕住突然宣布它停歇。其原因有三。

一是营业发生亏损和对钱庄前途的预测。据厦门《江声报》1934 年 8 月 12 日的报道, 是由于“目下景气不佳,前途未可乐观, 黄奕住)自顾年近古稀,亟宜休息,决然就此结束, 停止对外交易”《银行周报》在第 19 卷 32 期《厦门黄日兴钱庄收盘》的报道中指出:“黄 日兴钱庄为黄氏回国后不久在厦门所设立者,迄今 16 年,获利百余万元。现以市况不佳, 营业损失,黄氏自顾年近古稀,亟宜休养,因决定将该钱庄收盘,停止对外交易。”这一 报一刊分析的原因,一是现时市况不佳,营业发生亏损,二是前途未可乐观。实际上,亏 损额并不大,相对于已获得的百余万元之利而言,算不了多大的一回事。黄奕住考虑的, 主要是钱庄业的前途。决定这种前途的,不是整个世界的或国家经济形势,而是金融业内 部的变化,具体地说是金融业现代化的进程。在金融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钱庄不可避免地 要被银行代替。如果说黄奕住在 1919 年刚回国时,在 1920 年 4 月创办日兴银庄时还未看 清这一点,那末,他在创办中南银行和投资多个银行之后的十多年的实践中,已深深地懂 得了这一点。例如,日兴银庄原来主要靠华侨存款及汇款,自从黄奕住投资的中南银行、 华侨银行、中兴银行等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后,华侨的余款主要存入这些银行,汇款主要 通过这些银行。厦门当地人的存款与汇款,也多由钱庄改为银行。1927 年至 1931 年是厦 门钱庄业的黄金时代。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华侨汇款锐减,厦门商业萧条。往时多数 钱庄将其一部分资金投入房地产,由于侨汇骤降,市面银根周转不灵,地价暴跌。银行与 钱业界竞争,对单水方面,削价求售。如汇上海单,钱庄开盘为 1250 元,银行只要 1245 元, 于是“银行客至如归,而钱庄却向隅呼负”。在吸收存款方面,银行订有特别储蓄、定期 储蓄等种种优惠条件,以广招徕,逐渐掌握了厦门的金融市场。资本雄厚的大商店,则直 接与银行往来,不再与银庄交易;资本较薄者,虽照旧与钱庄往来,但钱庄既怕放款难于收回,又担心客户存款白赔利息,而客户也怕钱庄倒闭,不愿将款存入。客户存款既缩, 放款又不安全,钱庄营业范围日狭,危机四伏,据一九三二年《中国经济年鉴》记载:厦 门各钱庄 1932 年之营业,“较之往岁不及十分之六,营业既少,利头亦微,冒险收放因 而周转不灵,卒至搁业者,在丰益、利川、万协美、荣泰、裕孚等。宣告倒闭者,有永盛、 源裕、信义孚、光裕、振南、镒丰、泉厦、元亨等”,1933 年上半年,厦门钱庄自动收盘者, 有天南、李民兴、闽南、馀裕;停业者有乾丰、炳记等。随后倒闭和停业和实际搁浅者, 有豫丰、捷顺、大通等家。黄日兴在此时自动收盘,显得主动、聪明。黄奕住投资的银行, 既有设在厦门的,又有在厦门设分支行的,在此形势下,他何必再保留比银行形式落后的 黄日兴钱庄呢?事实证明黄奕住的决策是正确的。在日兴银庄收盘半年之后,《江声报》 在分析厦门钱庄业务的整体形势时写道:“1930 年乃厦埠最发达时期,钱庄多至 80 家。 1935 年受不景气影响,仅存 43 家。而财力可以活动者不过 10 余家,其余多为门市小钱 庄。”“钱庄所营汇兑,大抵为香港、上海、汕头、南洋等地及内地泉州、漳州等。计每 年汇款有数千万元,汇款最高时期为 1929 年至 1930 年,每年约在二万万元,有时金水最高, 华侨多汇款归国,又兼故乡市镇,多在建设之时。现因景气不佳,每年汇款三千至五千万 耳。”“今之厦门银行增至 10 余家,且多发行钞票,大宗存放汇兑,多归银行,钱庄受 影响至大。就现存观察,钱庄业之前途,殊无望发展。”黄日兴银庄及时收盘,可以少受 一些损失。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minguolishi/20220923/1599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1920年4月8日 黄奕住创办黄日兴银庄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