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在经过最后数个周期的纯水浸泡后,宁波“小白礁I号”船体构件浸泡液的电导率趋于稳定,这标志着由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的“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脱硫脱盐的处理,取得重要进展。

  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遗址发现于2008年。2013年,国家文物局对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报的“小白礁I号”船体保护方案(I期)进行了批复立项。根据相关方案,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分为脱硫脱盐、脱水定型和拼装复原三个阶段,预计整个保护周期长达10年。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基本建成、保护条件成熟后,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方联合多方力量,于2014年7月将船体发掘出水。在完成现场保护后,船体随即运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室,边保护边展示。

  在船体构件脱硫脱盐期间,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持保护与展示并举的理念。在“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中,有“小白礁I号”遗址1:2的模型,观众可以了解其在水下原位的情况。透过通电玻璃,观众可以看到船体科技保护与修复的全过程,在展厅里还有虚拟复原的船体模型,观众可以了解“小白礁I号”的大概面貌,第一时间共享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此外,大体量的沉船尤其是海洋出水船体的保护,至今仍是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之前在这方面有过一定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有很多惨痛的教训。因此,在进行“小白礁I号”船体构件脱硫脱盐的过程中,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牢固树立课题意识和科研意识,在船体资料获取、木材损伤评估、硫铁化合物脱除、脱硫效果监测等方面,与诸多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小白礁I号”作为浙江省第一个海洋出水沉船保护项目,也是国内目前正在开展船体保护的三艘海洋出水沉船之一,其保护工作的平稳有序、科学严谨与开拓创新,为国内外的出水船体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kgfx/7213.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宁波“小白礁I号”沉船船体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