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公元1398年从微末起义,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去世。因为太子早逝,朱元璋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建文帝是一个十分悲剧的皇帝,当皇帝四年就被自己的叔叔推翻,此后生死不知。明初的这场权利交替,源于建文帝的“削藩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称帝之后,分封功臣,王子皇孙都有自己的封国。与历史上大部分封国王侯一样,这些王爷在自己的封国中就是土皇帝。建文帝上位之后,深感中央权力被地方权力威胁,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因此有了“削藩”的想法。

这想法没有错,但错就错在时机不对。建文帝登基不久,位置不稳,地方诸侯王却权势极大。不留一丝情面,不讲究迂回曲折,最后的结果就是建文帝自己的皇位都被朱棣给推翻了。

有些人表示疑惑?建文帝的确年轻,但中央到底是中央,为何打不赢燕北军队?其实在靖难之役刚开始的时候,中央的实力的确是胜过朱棣的。最后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一位大将。这位大将便是开国将军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位列明朝开国功臣第三位,可想而知他为大明建立了多么大的功勋。这么厉害的一位大将,却偏偏虎父生犬子,生了李景隆这么一个靖难之役中央军中最大的败笔。

李景隆可以说是一人导致了整个靖难之役中中央军和燕军之间的攻守局势逆转,甚至因为他的各种失败,后人常常戏称他是朱棣安插在建文帝身边的最强内应。

这虽然是玩笑话,但玩笑话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李景隆到底有多像内应,本文就为大家简单说一说。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建文帝任用的是老将耿炳文为将帅。后来耿炳文兵败真定,于是建文帝在老师黄子澄的建议下,起用李景隆。建文帝对李景隆抱有大期望,否则也不会在李景隆出师之时给他“便宜行事”之权。

建文帝这边对李景隆寄予厚望,朱棣那边一听说统帅换成了李景隆,却高兴的快要放鞭炮庆祝。为何?因为李景隆实实在在不是他对手。朱棣认为李景隆刚愎自用,不能信任属将,还贪功冒进,不是统帅之才。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棣的正确。

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北平城下。此前朱元璋率军出击永平、大宁,北平仅有世子朱高炽留守。这本是拿下朱棣大本营最好的机会,但最后却生生毁在了李景隆手上。

当时有一都督瞿能即将快攻破张掖门,长驱直入。但李景隆却害怕瞿能夺了他拿下北平的大功,所以下令让瞿能撤退。瞿能不得不听令,但李景隆却一直攻不下北平,反倒等来了朱棣的回师援救。

李景隆拿下北平的希望告破,双方又在郑村坝会战。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被朱棣打的仓皇而逃,连物资都舍弃。

后来中央军集结60万大军,仍由李景隆统率,在白沟河与燕军遭遇。中央军又大败于燕军,仓皇出逃。在李景隆的率领下,几十万大军先后折在燕军手中,最终导致攻守局势逆转。中央军再拿不出充分的兵力,组织大规模的讨伐,只能严阵固守。

你以为李景隆只带来前后几次大败?单单如此,还真对不起他“最强内应”的称号。公元1402年,朱棣率军渡过长江,威逼南京。本受建文帝临危之命,守卫南京的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直接投降了。这么一来,中央军甚至连防守的时间都没有,就直接被朱棣拿下。

朱棣拿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踪。他登基称帝之后,李景隆以“默相事机之功”加官进爵,朝会都站在班列首位。

说来也奇怪,在李景隆犯下大错之后,百官就劝建文帝更换大将,问罪李景隆。但偏偏建文帝却丝毫不听,固执己见,始终信任李景隆。以至于最后金川门被李景隆打开,丢失皇位。

而李景隆虽然在永乐初年权势滔天,但永乐二年就被百官弹劾,最后被朱棣夺爵抄家软禁,死于永乐末年。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zgls/mingchaolishi/20220826/186.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李景隆为何被称为朱棣内应?朱棣为何看不起李景隆?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