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野史趣闻 >

曲水流觞的起源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便是曲水流觞的玩法。“曲水流觞”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

曲水流觞的起源

一说西汉

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战国时,秦昭王循此古俗,于三月初三置酒河曲,忽有金人自东而出,向其献”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

后秦国称霸诸侯,便在此处立”曲水祠”。汉武帝承袭秦制,凿建周长六里、水流曲折的曲江池,供皇家贵戚流水曲觞之用。

隋改名芙蓉苑,唐复名曲江,并整修扩建,池面方圆达七里,亭台楼苑,鳞次相接,成为京都的一大风景区。唐人诗文中有许多曲水飞觞的描写,皆以此作为背景。

一说东汉

《续汉书·礼仪志》”是月上巳”刘昭注:”一说云,后汉有郭虞者,三月上巳产二女,二日中并不育,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日讳止家,皆于东流水上为祈禳自絜濯,谓之禊祠。引流行觞,遂成曲水。”

刘昭引述此传说后曾驳斥:”郭虞之说,良为虚诞。假有庶民旬内夭其二女,何是惊彼风俗,称为世忌乎?”

无独有偶,《宋书·礼志》、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故事,略谓东汉章帝时,平原人徐肇于三月初得了三胞胎女婴,至三月三日俱亡。一村人引以为怪,从此每逢此日,都相携去水边盥洗,”遂因水以滥觞,曲水之二意起于此”。

由此可见,类似的故事至少在东晋南朝时已流传甚广。有人认为它反映了古人视三月初三为“恶日”,乃至将孪生女婴看作“不祥”的迷信观念,因之曲水流觞的本义则是祓除邪祟。

一说西晋

还有一说,列举西晋张协《禊赋》、潘尼《三日洛水作》诗,有”浮素卵以蔽水”、”素卵随流归”等描写。

南朝梁萧子范《三月赋》、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诗,有”浮绛枣于泱池”、”参差绛枣浮”等描写,认为两晋南北朝时的上巳节风俗。

除曲水流觞外,尚有浮卵、浮枣等风情,其中临水浮卵可能是最为古老的习俗,即把煮熟的鸡蛋放在河里任其飘浮,谁得之谁食;而浮枣和流觞皆由浮卵演变而来。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ysqw/20079.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曲水流觞的起源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