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历史人物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李渊在61岁时将皇位让与李世民。其后,他作了9年的太上皇。从史书记载看,李渊的这9年,感受应当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李世民对他并不太好,经常数落李渊的缺点,李渊受过不少委屈;另一方面,他又亲眼见证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志在“逍遥晚岁”

李渊禅位不久,对裴寂说:“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依善乎”。逍遥岁月,正是李渊想作的。

虽然其光芒为儿子李世民所掩盖,但作为创业之主,李渊的才能、雄心都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无论是否出于本心,地位既然已经禅让出去,就要自觉退出礼仪之外的所有政治生活。

李渊作太上皇的9年,没有参与任何政治事务,是真的想要“逍遥晚岁”。然而,逍遥晚岁,气是没少受气。

亲儿子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贞观三年,相约逍遥晚年的裴寂被唐太宗免官。唐太宗对裴寂说:你“勋不称位”,却恩泽居第一。“武德之政,间或弛紊,职公为之”。李渊尚在人世,其子就对他的帝王生涯做出评价:“武德之政,间或弛紊”。事实上,在唐太宗与群臣的对话中,对武德之政的消极评价,屡见不鲜,而且,大多发生在李渊在世时。

不知道李渊听到这些,会是怎样的感受呢?

李世民登基之后不久就开始公开地批评武德年间的各种弊政。比如他在朝堂之上询问大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很明显,李世民说的就是李渊不应该大规模分封李唐宗室,他认为:“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养己之宗室乎?”李世民这么说了,朝堂之上当然是一片附和之声,于是李世民把李渊曾经分封的郡王全部都贬为县公。你看,这弄得李渊多尴尬。

再比如,李世民在贞观二年(公元627年)九月下诏书,大概意思是:“宫女被幽禁在深宫之中,实在是可怜,隋朝末年隋炀帝在天下采女无数,以至于离宫别馆这种皇帝一辈子去不了几次的地方都住满了宫女,实在是暴殄天物。所以我现在下诏书,让这些可怜的人都回家去吧,听从她们嫁人。”史学家吕思勉在这封诏书之后评论说,隋朝广采宫女的弊政,一直到太宗时期才被废除,“可见武德时之政事,殊不足观也。”

然后,李世民还清除了李渊身边的政治势力,裴寂是参与策划晋阳起兵的关键人物之一,唐朝开国之后被李渊任命为宰相。但是李世民一上台就先找理由把他给流放了,裴寂不服,毕竟自己是现任宰相,咋能一句话就给流放了呢?李世民急了,对他说:“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意思很清楚——你裴寂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和太上皇关系亲密吗?武德年间朝纲废弛,弊政多端,还不是你这(和)家(高)伙(祖)折腾的?别废话,赶紧离我(太上皇)远点吧!

生活不佳

李渊退位之初,还是居住在太极宫,李世民则仍在东宫处理朝政。

贞观四年,李渊被迫让出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史书没有直接记载李渊在大安宫过得好不好。但是,贞观六年,马周的一封奏疏,则表明了李渊过得真不好。

马周提到,大安宫在宫城右,“墙宇门阙,方紫极为卑小”,而且在宫外,这让朝见的藩夷,四方来人看起来都不好。而且,唐太宗热天会去九成宫避暑,太上皇却留在热处,“臣所未安”。

马周旋即以“圣人之化天下,莫不以孝为本”,直接替李渊鸣不平,表示李世民在孝上有所亏欠。李世民有容人之量,纳谏之度,“帝称善”,并逐步开始有意识缓解父子关系。

李渊在人生自由上也受到了限制——玄武门政变发生之时李渊本来正在泛舟游玩呢,当时的日子多滋润啊,但是李世民上台之后就把李渊从安逸的太极宫搬到了大安宫(即弘义宫),这就是软禁起来了。虽然后来逢上佳节或者国家有大喜事(比如平定突厥),李渊都会召集家宴,李世民也会公开弹琵琶,但这种幸福总是短暂的啊。

李世民对待李渊的这种方式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比如最敢说的魏征就曾经当众奚落了李世民——李渊去世之后,他的献陵只有六丈高,远远低于帝王九丈的规格。但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却在城中建了一个高塔,用来远望长孙皇后。他不仅自己登台远眺,还带着大臣一起,有一次碰巧带着魏征。李世民说:“看那陵墓多壮观!”魏征却假装看不到,李世民不解——这么高的塔,这么高的陵,你竟然看不到?魏征才假装恍然大悟:“原来皇帝说的是昭陵啊,我还以为是献陵呢,怪不得看不到!”

所以,总的来说,李渊退位之后虽然衣食无忧,并且名义上有着比皇帝还崇高的地位。但是李世民毕竟是通过政变得到的皇位,所以他不得不在诸多方面对李渊进行防备。拿流放裴寂一事来说,很可能就是因为李世民担心李渊在裴寂的策划之下,行复辟之事。

为胜利欢呼

作为个人,李渊在李世民这里受了不少委屈。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李渊又见证了自己开创的帝国被李世民带入盛世。

贞观四年,也就是李渊迁出太极宫的这一年,帝国发生了一件大喜事。李靖率军大败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当年李渊起兵时,曾向突厥称臣,如今,大唐取得了对东突厥的决定性胜利。

国耻得雪,李渊兴奋的谈琵琶,李世民挑起舞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被逼退位,被冷嘲热讽,就不去说他了,能把帝国带好,李世民就是最好的接班人!

温情时刻

李渊与李世民关系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在权力斗争中伤了感情。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弟弟,逼李渊退位,要说关系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二是权力上仍然存在的微妙关系。李渊毕竟是创业之主,帝国的开创者,作了9年的皇帝,影响力是不必说的。虽说李渊很注意影响,但毕竟影响力摆在那里,不可能不让人紧张。

到贞观6年时,父子关系缓解了。一方面,时间的流逝,使过去的恩怨渐渐淡去。另一方面,李世民的丰功伟绩,已成为天可汗,而李渊朝的老臣多已凋零,双方已经不存在丝毫的微妙权力关系了。

贞观6年十月,李世民出巡归来,李世民和皇后给李渊带去了很多礼物,又大摆家宴,李世民甚至要求亲自为李渊的车驾拉车(酒驾),李渊认为不合适,换太子来作。贞观8年三月,李渊宴请西突厥使者,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李世民听后,哭这给太上皇敬酒,表示这些功劳都是李渊的。儿媳妇长孙皇后亲自给李渊疏头,感叹“发白都尽”,夫妻二人痛哭流涕。

除此之外,李世民想起父亲避暑问题,下令修建大明宫。当然,不光是李渊,就是李世民也未见到大明宫竣工,直到高宗朝大明宫才竣工。

巅峰时刻

贞观8年,李渊迎来了又一次巅峰时刻。李渊再次参加了阅兵,并举行了一场宴会。席间,李渊下令突厥可汗跳舞,又下令南越酋长诵诗,场面极为盛大。李渊自豪地感慨: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之也。李世民立刻接过话:我从小接受太上皇的教育,这功劳是太上皇的!此刻,父子二人,共享帝国的殊荣。

一年后,李渊驾崩。

李渊的太上皇生涯,感受应当是极为复杂的。作为个人,他曾受到了亲儿子的防范、暗讽,甚至不友好对待。李世民对待李渊的态度,一度被忠臣所激烈反对,可见李渊所受的待遇。不过,随着李世民丰功伟业的创立,其地位足够稳固,父子之间不再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父子关系逐渐缓解。

而作为帝国的开创者,看见自己开创的帝国在儿子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盛世,李渊又难以掩盖其兴奋、自豪之情。作李世民的父亲,是不幸的。在雄心勃勃的儿子面前,他只能选择被迫让位,并时不时成为儿子口中的反面教材。作李世民的父亲,又是幸运的。在雄才伟略的儿子领导下,他亲眼见证了唐帝国走向盛世。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lsrw/2282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晚年生活如何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