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网 > 历史密文 >

忠心不二的宠将陈诚为啥与蒋介石发生三次碰撞

忠心不二的宠将陈诚为啥与蒋介石发生三次碰撞

陈诚,蒋介石之宠将,民国风云人物。他自1924年春在黄埔军校偶为校长蒋介石赏识后,一路青云直上,在大陆时期位至参谋总长;国民党政权撤至台湾后,他更是身兼国民党副总裁和“中华民国副总统”之职,成为台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陈诚素以忠蒋而闻名,然而在与蒋的交往中,也不乏恩怨纠结。

因挚友邓演达产生间隙

陈诚与蒋介石之间,第一次较为明显的“碰撞”,源于对待“第三党”领导人邓演达的不同态度。

陈诚和邓演达同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邓为工科六期,陈为炮科八期。当陈诚于1918年10月考入保定军校时,邓演达尚未毕业。因此,他们互为校友,邓为学长。1923年年初,陈诚因得杜伟之介绍,而在上海谒见邓演达,并随邓南下,入建国粤军。时邓任该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陈诚在邓属下先后任上尉副官、连长,负责拱卫大元帅府。是年5月,在对沈鸿英叛军的作战中,陈诚负伤,得邓相救。1924年春,黄埔军校设立,陈诚又随邓演达离开粤军第一师,一起来到黄埔军校,邓任教练部副主任,陈则在其领导下任上尉特别官佐,负责教育。在工作和战斗的实践中,陈诚始终是邓演达的部下,直接受到邓的关怀和教诲。邓演达激进的革命思想、朴实的工作作风和勇敢的战斗精神,都给陈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诚敬重邓演达,邓演达也很信任陈诚。

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于1927年7月秘密出国,先后在苏联、德国、英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土耳其、伊拉克、印度等国考察,1930年5月秘密回到上海,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担任中央干部会总干事。

1931年8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决定实行武装起义,推翻南京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邓演达是这次起义的总指挥。他准备亲自带领几名得力的干部,去江西指挥陈诚的第十八军,在临川、清江一带起义,攻取南昌;同时,派出联络员,到武汉、陕西、四川、河南、山西、福建等地所有建立了联系的部队,通知他们一起响应。不料,邓演达赴江西领导起义尚未成行,因叛徒陈敬斋告密,于8月17日下午被捕。

陈诚闻邓演达被捕讯息后,遂于8月23日从江西“围剿”红军前线发了一份致蒋介石的保释电,请求宽大处理。蒋曾于次日电复云,“择生(邓演达的字)事,准从宽大办理”。8月31日,陈诚在致未婚妻谭祥女士信中提及,“因总司令对择生兄,不但是政敌,且私人情感亦极恶劣……此次被捕定祸多吉少”。字里行间,显露出认为蒋之对邓,并非全系政治斗争,还多少受了个人感情好恶的影响。紧接着,报纸公布了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将组织军事会审,予邓演达以严惩的消息,陈诚非常失望。

事实上,蒋介石所说的“准从宽大办理”并非虚情。在九、十月间,他确曾多方劝说邓演达回心转意,放弃原有政治主张,解散组织。但蒋之劝说,均遭邓严词拒绝,邓表示决不妥协。11月29日,蒋将邓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

此时陈诚正身处江西与红军作战前线,加之邓演达系遭秘密杀害,故他一时对邓之生死状况并不清楚。在邓死后二十天,陈诚还只知邓“经军法司判处死刑”,并不知邓已死,故于12月19日和20日两天中,还连致蒋介石二电,为免邓一死做最后的努力。在蒋介石实行专制独裁的政治格局下,陈诚对邓演达的力保与暗含对蒋的指责、埋怨,均已触及蒋氏所能宽容的底线。陈、蒋间结怨之深,实显而易见。

在陈诚得悉邓演达死讯后,又是震惊又是悲痛。而蒋介石此时正处于重用陈诚“围剿”红军之际,对陈诚支持邓演达一事也并未深究。蒋电召陈诚往见,称其和邓的交往,纯系私谊,不涉及政治,并勉其安心工作。陈诚在彷徨之中,深感蒋介石之宽厚和既往不咎。于是,在失去了邓演达的情况下,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便愈加密切和亲近。

连损三师靠“夫人外交”解决尴尬局面

陈诚于1933年2月受命为“赣粤闽边区进剿军”中路总指挥后,随即指挥三个纵队计十二个师,以抚州为中心,采用外线作战、分进合击的战略原则,向苏区黎川、建宁、泰宁地区包围和截击,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此时,红军则认为陈诚所率第一纵队威胁最大,决心以主力迅速击破第一纵队的三个师。这三个师是陈诚所部第十八军中的三个基干师:肖乾所部第十一师、李明所部第五十二师和陈时骥所部第五十九师。

2月26日拂晓,陈诚的第五十二师、五十九师由李明统率,分为两个纵队,中隔大山,相距五公里余,直奔黄陂、河口。红军主力早已于2月23、24两日由南丰附近隐蔽转移到东陂、河口之线集结完毕。第五十二师为此次行军的右纵队,该师冒着细雨在崎岖山路中以一路纵队行进一天,27日中午,在蛟湖遭预伏之红军主力猛烈围攻,并被切为数段。经激战一昼夜,全师总计损失三分之二下级干部和六千余名士兵,损失步枪三千余支、自动步枪五十余支、机枪八十余挺、迫击炮十余门、无线电机七台,师长李明被俘。

第五十九师为此次行军的左纵队。该师于26日拂晓,与第五十二师同时由乐安出发。27日下午,该师进至西源西端隘路口,两侧均为高山,形势更加险要。此时,埋伏于霍源附近的红军主力居高临下,猛烈射击,对第五十九师杀伤甚众,并将该师各部分割包围。此役,第五十九师除二团撤出外,其余四个团悉数被歼,武器弹药更是损失殆尽。

第五十二师和第五十九师乃陈诚在1932年费了一年的心血,由杂牌部队编并过来的,在干部、装备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然而,黄陂一役,二师却毁于一旦。为此,陈诚曾痛苦地抱头大哭。蒋介石闻讯,于3月4日、6日,给陈诚连发二电,称“接诵噩耗,悲愤填膺”,“此次挫失,惨凄异常,实为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批评其“骄者必败”。蒋之电文,字里行间,显含对陈诚的失望与责备。

在黄陂二师遭歼后,陈诚令第一纵队指挥官罗卓英,于3月20日指挥第十一师与第五十九师残部第一七五旅等部,以钳形攻势,经东陂向草台冈南进。红军抓住陈诚部队在此次作战行动中摆出一字长蛇阵的弱点,决定拦腰截击其嫡系主力第十一师。21日凌晨,位于草台冈附近的第十一师和一七五旅于大雾中,遭红军左、右两路军的猛烈攻击。经终日激战,陈诚所部第十一师大部被消灭,所剩不过一团人,师长肖乾、第三十二旅旅长莫与硕负伤,团长曾孝纯、孙嘉傅被击毙;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五旅亦被消灭殆尽。其武器、弹药的损失,不计其数。

陈诚在1933年的二三月间,连遭黄陂、东陂惨败,三个精锐师被歼,其中被俘者万余,枪支被缴万余支,又损新式机关枪三百挺、大炮四十门。尤其是他赖以起家的第十一师,竟也未能逃脱被歼之命运,更使其羞愧不已,无地自容。他于3月26日致电蒋介石请罪,并请辞本兼各职,此后不待回电,即去南昌,住于家中,闭门谢客。

此时蒋介石对陈诚在第四次“围剿”中的失败,虽有责备之意,但并未对他失去信任,且权衡手下诸将领,觉将来“围剿”红军的前方指挥,仍非陈诚莫属。但陈诚不主动前往谒蒋,蒋亦不便召见,蒋、陈关系,一时竟成僵局。后来还是南昌行营参谋长贺国光从中斡旋,以“夫人外交”的办法,打开僵局。贺国光请陈诚夫人谭祥邀陈散步,顺便去看望宋美龄,以便蒋、陈二人见面。这次见面,蒋介石表示了重用陈的决心。陈诚欣然受命,前嫌遂释。

坚辞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遭蒋讥讽

抗日战争后期,正当陈诚一身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和湖北省政府主席三要职,刚刚取得“鄂西大捷”,备受蒋介石宠信之时,却因远征军内部的种种问题,与蒋介石之间,发生了一场“暗战”,使蒋、陈关系,一度陷入僵局。

“暗战”的爆发,始于1943年9月6日陈诚向蒋请辞远征军司令长官之职的一份辞呈。该辞呈全文为:

窃查职自奉命兼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以来,时已半载,因能力薄弱,毫无建树,瞻念前途,陨越堪虞,为免贻误战机。重视责任起见,谨恳钧座赐准解除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另行派员接充,不胜感激待命之至。谨呈委员长蒋。职陈诚呈。

蒋介石于9月14日接到陈的辞呈,15日即给陈诚发去手谕,对陈之辞职提出严厉批评,其用语之尖刻、锐利已至无以复加的地步。蒋首先狠狠地说:“你九月六日辞呈,我昨日方才接到,不胜感慨。关于远征军事,凡你所要求者无不遂你意旨照办;于我个人,无论公私,我以为已到至极地步。此外,再无其他办法可以服从,你要不去就可不去,你要如何就可如何,我绝不再来恳求。”话讲至此,蒋仍觉意犹未尽,接着更将气势抬至极顶,声言:“现在除向你三跪九叩首之外,再无其他礼节可以表示敬意。”查蒋一生中的文字,对下级用语至此极端者,尚未见过。接下来,蒋即改变了嘲讽的语气,直截了当地严批陈诚之自以为是、不遵命令等诸端错误,其语锋极为犀利,甚至以过去“军阀”相类比。蒋写道:“你今日之态度言行或不自知,你的观念思想或未自反,我不得不对你作最后之规谏,须知你此种态度,国家政府命令纪律已废弃,世界只有你一个人的意旨命令来行施一切。就是说你的命令、你的意旨,无论上官与政府非绝对服从无条件接受不可,这种行动态度究竟为何种行动态度,我想已往军阀亦绝不致出此。这种跋扈恣睢之形态,除非政府已到国家将亡,纪律纲维荡然无存时,乃始有此。然而如此军阀,岂复我军人所有之人格乎!如果国家果有此军人,即令其战胜一切,则国亦等于灭矣,吾实不忍见现在军人发生此现象也。”

行文至此,蒋介石笔锋一转,又以其对陈的一片良苦用心加以怀柔。蒋说:“我派你往远征军,乃是希望你立业成名,而绝非陷你于死地,我以为一切公私道义都可弃之不谈,然而军人对于革命作战命令,即使赴汤蹈火亦不能推辞,此乃军人之本分。”蒋在最后对陈说:“希望你再加深思一番。是乎,否乎?从此余亦绝不再有所言矣。”

蒋介石的这份手谕,对陈诚欲辞职远征军司令长官一事,讥讽之辛辣,批评之严厉,用语之绝对,在蒋、陈的交往中,可谓绝无仅有。若换一人,与蒋闹到这步田地,即使不招来杀身之祸,恐亦躲不过撤职查办之灾。由于陈诚坚辞远征军司令长官一事,与蒋关系闹僵,且已到了下不了台的地步。

在委员长震怒、用语极端的情况下,陈诚忙于9月17日速呈一函,痛陈远征军中之各种问题,阐明此次辞职的真实原因。陈诚首先说明:“此次辞职,实因自奉命返滇,迄今月余,虽尽力之所及,从事各种准备,但环顾现状,矛盾实多,非职之能力所能解决。”接着,陈诚摆出了远征军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央高层看法不统一,对蒋的指示阳奉阴违;二是,从中央到地方,均难以集中力量,统一意志;三是,错误的观念,“始终认为敌人绝不会来攻我,同时我亦绝无力量反攻”;四是,部队纪律废弛,战力消失。最后,陈诚在呈文中还对日前蒋批评他的“跋扈恣睢”等语,略予回应,表明自己非“应付敷衍”“谄媚逢迎”之辈,乃“忠诚直言”“任劳任怨”之将。他在呈文中写道:“以钧座之贤明,当不以忠诚直言,为骄矜恣肆;以任劳任怨,为跋扈专擅;以应付敷衍,为有修养;以谄媚逢迎,为能服从也。”不难看出,此种陈述中,当然也婉转地包含了对蒋反批评的意思。意即如将忠诚直言视为骄矜恣肆,将任劳任怨视为跋扈专擅,将应付敷衍视为有修养,将谄媚逢迎视为能服从,这样的领袖也就不是“贤明之君”了。

陈诚9月17日回呈蒋介石之后,为表白自己忠诚直言的赤子之心,希望蒋能虚心听取,又于10月10日蒋就任国民政府主席之际,于贺函之后,又附呈《贞观政要读后摘要》十条。其十条“摘要”大意为:关于国君须自觉纳谏;关于国君对臣子须有温和的辞色;关于大臣不可因国君刚愎自用,而阿谀顺从;关于国君不可炫耀自己的聪明,文过饰非;关于臣谏不可因事小而废;关于国君应有谦虚待人、不自以为是的修养;关于国君须谨慎行事,不可稍有懈怠;关于为官者须慎重用人;关于国君应分清主流与枝节、始终信用有才德的人;关于臣子敢于直谏,是因为国君开明之故。这十条“摘要”的每条后面还征引唐太宗与魏徵、孔颖达等人的话,影射、比附蒋在用人纳谏方面做的不好。

这十条“摘要”,乃由陈诚精心选编,其意甚明,实为将蒋、陈关系比作唐太宗与魏徵等君臣关系,希望蒋介石对待自己能像唐太宗对待魏徵那样,从谏如流,虚怀若谷,明鉴忠奸,谨慎行事。联系到9月因陈诚坚辞远征军司令长官一职,而引起蒋大发雷霆、冷嘲热讽、上纲上线、绝不宽容,可以认为,条条摘要,剑锋均直指蒋之要害。换言之,要么蒋承认陈对蒋的忠诚,接受陈的辞呈与意见;要么蒋就要戴上不是“明君”的帽子。纵观蒋的诸嫡系部属,尚无人有如此之胆量与勇气,来挑战最高当局。

恰好,在陈诚呈上《贞观政要读后摘要》两天后,他即因胃疾复发,而不能正常工作。在陈诚卧病的情况下,纵有千般过错、万般震怒,蒋也不好发作了。同时,身体的病况,给陈诚“辞职”一事,提供了一个“合理合法”的理由,给蒋介石批准其请求,提供了一个下楼的台阶。于是,蒋顺水推舟,于11月下旬,任命卫立煌为远征军代理司令长官,并再三函电陈诚以慰问,令陈返渝休养。因陈诚辞军职一事所引发的矛盾,就此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其实,查阅蒋、陈之间近二十年的交往,其口水仗打到如此程度者,亦属罕见。可见此次关系之僵持,实已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但是,蒋、陈之间的意见分歧,是在其基本政治理念、个人利害、地域派系一致的基础上发生的,蒋对陈的信任,陈对蒋的忠诚,均不可动摇。他们之间的僵持不会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也是国民党政权撤至台湾后,陈诚能身兼国民党副总裁和“中华民国副总统”之职,成为台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的重要前提。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lsmw/4762.html

声明: 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历史网仅供爱好者学习交流,所有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责任自负!

本文链接: 忠心不二的宠将陈诚为啥与蒋介石发生三次碰撞

欢迎关注:【历史网】http://www.iobobo.com/




声明: 本站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QQ联系:569079209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微信号暂不提供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